走進西吉,觸摸城鄉發展脈搏,體味奮進的精氣神,體驗綠色生活方式,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。
走過葫蘆河大橋,感受這座縣城朝氣蓬勃的氣息,新老城區和諧共生,古韻新風交相輝映。
過去的一年,西吉縣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,聚焦美化、綠化、亮化,以“拆、清、整、綠、建、亮、管”為抓手,開展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,不斷完善設施、補齊短板、優化環境,打造路暢燈明、干凈整潔的美麗宜居家園。
“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、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、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,以更大的力度、更實的舉措,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,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,不斷提升城鄉品質活力,使天更藍、山更綠、水更清、環境更優美。”西吉縣委相關負責人說。
完善基礎設施 打造宜居環境
“變了,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!” 西吉縣居民王建國在濱河路公園鍛煉后,沿著彩磚鋪設的人行棧道來到樹下的座椅上休息,看著街道上車水馬龍的熱鬧場景,享受著公共服務,感慨城區巨變。
修補路面,鋪設人行道,完善基礎設施,給街道和居民小區設置垃圾屋、配套垃圾桶;城市道路安置移動環保公廁,城區無物業小區放置垃圾桶,整理綠化裸露空地、樹池安放網格……一個個舉措的背后,是西吉縣向美而行的鏗鏘足音。
“路燈數量從2600盞增加到4150盞,照明時間從9小時延長至12小時,日均用電量從1.2萬度降至1萬度。”1月21日,西吉縣公用事業管理所所長王志俊介紹,原來只有縣城主干道安裝路燈,通過實施亮化工程,更換節能路燈,點亮偏僻巷道夜空。
“原來縣城只有25所公廁,現在達到37所,覆蓋廣場、公園、學校、商業體、繁華街道等人流密集區域和路段,實現1公里1所公廁標準。”王志俊說。
小廁所,大文明。西吉縣西街交匯處有商場、廣場、公園,人員密集,以前沒有配套廁所。去年配套完善公共基礎設施,選址修建水沖式洗手間,干濕分離,冬季采用電暖,徹底解決居民晨練、購物如廁的困擾。
圍繞建設環境優美、設施配套齊全、功能完善、文明和諧的宜居之城,利用拆后暫時閑置地塊建成7個臨時停車場,新增停車位1157個,有效緩解了附近居民停車難問題。對交通運輸局家屬樓、東關糧庫家屬樓、華龍公司住宅樓等7個老舊小區的12棟居民樓樓體及室外配套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。
優化市場環境 經營井然有序
“以前市場沒有停車位,車輛亂停亂放。現在有了車位,車輛固定停放,進出各行其道,市場變得井然有序。”西吉縣農貿市場商戶李西紅經營冷凍水產、肉類店鋪8年,經歷了市場由臟亂到整潔變化的過程。
西吉縣農貿市場是縣城居民的“菜籃子”,80多家商戶承擔全縣三分之二的蔬菜、蛋肉、輔食等供應。“早期市場占道經營問題嚴重,垃圾亂扔亂堆,商戶亂接電線,存在安全隱患。”農貿市場經理楊宏生說。
去年以來,西吉縣對11個農商貿市場進行集中整治,組織治理工作組,按照劃分片區深入各市場拆除私搭亂建,配備垃圾箱,新劃機動車位522個,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燈具。
“按照‘一市一策’,對城西農商貿、蔬菜批發、集貿交易、活畜交易等市場內占道經營、店外經營的商戶督促整改,要求進店經營;對電線暴露在外的商戶督促整理,對門口堆放雜物的商戶現場督促清理,做到店面門口衛生整潔。”西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規范室主任楊曉娟說。
對城中綜合物流、商貿中心、汽貿物流、綜合物流園等市場的墻面脫落、門牌不統一、門窗生銹、占道經營等問題進行督促整改。拆除城東建材市場、平價農貿市場內的違規建筑,幫助商戶清理垃圾,設劃消防通道,治理占道停車、經營等現象,改善市場內部環境。
食品經營戶亮證亮照經營,商戶簽訂《門前三包責任書》,配合住建、交通、公安、衛健等部門對占道經營、店外經營、馬路市場及臨時性農貿市場進行整治,規范了農貿市場管理。
大小環境共治 提升城鄉顏值
“原來廣告牌大多用木板制作,尺寸大小不一,設計隨心所欲。戶外‘野廣告’、城市‘牛皮癬’、亂搭亂放現象普遍。經過治理,門牌規格整齊劃一,門前干凈衛生。”西吉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田偉說。
西吉縣實行“網格化”管理模式,采取定人定崗定責,對城市領域內占道經營、流動攤點、亂停亂放等亂象進行集中整治。對全縣2445家“七小”行業“三防”設施進行全面排查,確保商品劃行規市、攤位擺放整齊,無占道經營現象。
大到街巷、小到門店,西吉縣不放過任何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,對容易忽視的犄角旮旯、背街小巷、廢品收購站等衛生死角,組織人員集中規范清理,全力打造一個干凈、整潔、有序的縣城環境。
在對縣城大環境規范治理的同時,同步推進單位家庭等“小環境”治理。組織人員一個小區一個小區、一個單位一個單位,向居民、商戶宣傳保護環境衛生的重要性,引導居民積極參與“創衛”活動,消除“四害”,嚴防傳播疾病的發生。
各部門單位撤除煙灰缸,有條件的單位劃定吸煙區,并按照要求張貼禁煙標識。“利用一周時間,對全縣150余家單位進行控煙檢查,各部門(單位)全部設置禁煙標識,落實單位內部全面禁煙。”西吉縣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說。
專業公司清掃 護得一城整潔
“原來城市清掃保潔由自建的環衛隊負責,往往清掃不到位。由企業管理后,機械化清掃保潔率達到80%,提高清掃保潔頻次,確保路面干凈整潔。”去年,西吉縣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,將縣城保潔面積358萬平方米“打包”給專業公司清掃,實行“六凈、六無、六不準”標準,實現城區環衛一體化深度保潔。
與此同時,將街頭的混合垃圾箱全部更換為分類垃圾屋,推行有害垃圾、廚余垃圾、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類傾倒。馬萍秀在民生南街經營飯館,她店鋪對面就是分類垃圾屋,按照箱體上的提醒分類投放垃圾,感覺周邊環境明顯好轉。
為了對城區環境衛生做到常態化、精細化管理,西吉縣創新推行網格化管理機制,各單位和部門各司其職,共同營造出干凈、舒適、整潔、優美的人居環境。
吉強鎮負責整治背街小巷臟亂差及居民小區衛生保潔,保潔公司集中組織社區工作人員、群眾參與背街小巷、城中村等地的環境衛生整治;工信部門對商場超市、賓館進行全面衛生整治。
病媒生物防治營造放心之家
“‘創衛’是一項系統工程,既要整治看得見的‘臟亂差’,塑造城市‘顏值’;更要滅殺看不見的‘臟亂差’,提升城市‘內里’。”西吉縣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西吉縣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,以病媒治理為重點,對150余家單位積極落實病媒生物防治措施,更換破損紗窗、加防滅蚊蠅設施,對單位內廁所、暖氣罩內、配電箱內、消防箱內等衛生死角進行徹底清除,確保不留死角、干凈整潔。
組織執法人員對汽車站西側欣榮市場、濱河路農貿市場進行專項檢查;對汽車站附近、北后街區域24家小餐飲店、16家小作坊創建衛生城市升級改造工作進行全面檢查,督促落實“三防”措施。
“累計檢查小食雜店3969家次,整改問題1284條次;小餐飲店2847家次,整改問題1737條次;小作坊887家次,整改375條。”西吉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戶鼎文說,通過檢查督促,著力提高病媒生物防治水平,形成長效防治管理機制,成功控制并阻斷多種疾病傳播。
同時,聘請病媒生物防治專業公司,對賓館、商場、學校、醫療機構、餐飲娛樂等4250余處病媒滋生場所連續進行消殺。
經營戶配備了完善的防塵防蠅防鼠“三防”設施,定期開展除“四害”消殺工作,餐飲服務單位規范安裝滅蠅燈,操作間干凈整潔;生產垃圾、餐廚垃圾實行密閉收集,配備帶蓋垃圾桶;配備消毒設施,嚴格落實清洗消毒措施,保證場地、工具、用具衛生清潔。
西吉縣衛生健康局聯系消殺公司,按要求對毒餌盒持續補藥,對居民小區、公廁、垃圾中轉站等2000處毒餌盒進行規范布防。
人人參與整治共建美好家園
打開彩鈴,“西吉是我家,人人都愛它”的聲音隨之而來。為了營造人人參與“創衛”工作的氛圍,西吉縣制作公共區域“創衛”及健康教育宣傳片、“創衛”知識微視頻,通過電視健康教育專欄播放,做到人人知曉。
村看村、戶看戶,群眾看黨員、黨員看干部。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既是一個地方治理水平的集中體現,也直接反映了一個地方的作風、民風。西吉縣把抓環境整治的過程,作為為老百姓辦實事、做好事的過程,干部帶頭、黨員示范、群眾參與,全縣黨員干部群眾擼起袖子一起干、齊心協力抓落實,共同營造干凈、整潔、有序的宜居環境。
組織全縣財政供養人員簽訂《整治違法建筑公開承諾書》,拆除市場內違法違章建筑及私搭亂建100余戶2.16萬平方米,拆除城區居民違法建筑11處808平方米。集中對縣城空中區域散亂線路、交錯線路、廢舊線路及時拆除,實施“三線”下地改造7.17公里。
單位部門各盡其責、各司其職,積極做好“創衛”、健康教育、控煙、病媒生物防治等宣傳工作。西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農貿市場及“七小”行業宣傳,西吉縣交通局負責公交車、出租車輛、縣鄉客運車輛、省內外大巴車宣傳;西吉縣教育體育局組織學校開設“創衛”及健康教育相關課程;吉強鎮在居民小區、社區增設健康教育宣傳欄,加強對中老年人、留守人員、外來人員等群體“創衛”及健康教育宣傳。
與此同時,政府以購買形式通過“三大運營商”向全縣所有公職人員通過短信、彩鈴等形式推送“創衛”知識,動員職工積極對家庭成員進行宣傳,擴大縣城居民“創衛”知曉率。
西吉縣通過實施“創衛”系列活動,完善綜合服務體系,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,全面提升縣城管理水平,實現全縣社會管理有序、環境整潔優美、生活舒適健康、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,打造天藍、水清、山綠、城凈的新西吉。(記者 剡文鑫 文/圖)
共建宜居縣城。
功能齊全的健身場館。
群眾文體活動有場所。
美麗城市一角。
商業場所消毒。